- 王黎明,陈珊珊,刘艳荣,付家瑜,于弘,李金兰,郭子宽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功能 ,将CML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GM CSF ,IL 4 ,TNF α的培养基中培养 7- 14天。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鉴定 ,通过FITC DX(FITC标记的葡聚糖 )摄入实验 ,3H TdR掺入和MTT实验 ,以及LDH释放试验 ,分别检测不成熟DC对外源抗原的摄入能力 ,成熟DC对外源和内源抗原的呈递能力 ,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结果表明 :从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能培养出高表达CD1a ,CD86,CD80 ,HLA DR ,CD5 4和CD4的树突状细胞 ;早期DC对FITC DX有吞噬功能 ;培养至出现典型树突状结构的DC(约 7- 10天 )对异体淋巴细胞 (allo MLR)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对自身T细胞也有刺激作用 (auto MLR) ,但相对较弱 ;CML DC能诱导出对自身CML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CTL。结论提示 ,CML DC能诱导抗白血病的CTL反应
2000年03期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黎明,陈珊珊,刘艳荣,付家瑜,于弘,李金兰,郭子宽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功能 ,将CML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GM CSF ,IL 4 ,TNF α的培养基中培养 7- 14天。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鉴定 ,通过FITC DX(FITC标记的葡聚糖 )摄入实验 ,3H TdR掺入和MTT实验 ,以及LDH释放试验 ,分别检测不成熟DC对外源抗原的摄入能力 ,成熟DC对外源和内源抗原的呈递能力 ,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结果表明 :从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能培养出高表达CD1a ,CD86,CD80 ,HLA DR ,CD5 4和CD4的树突状细胞 ;早期DC对FITC DX有吞噬功能 ;培养至出现典型树突状结构的DC(约 7- 10天 )对异体淋巴细胞 (allo MLR)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对自身T细胞也有刺激作用 (auto MLR) ,但相对较弱 ;CML DC能诱导出对自身CML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CTL。结论提示 ,CML DC能诱导抗白血病的CTL反应
2000年03期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张学敏,胡美茹,兰雨,于鸣,Ben D-M Chen
人巨核白血病细胞系M 0 7e的生长严格依赖于GM CSF。在M 0 7e细胞 ,GM CSF受体 (GM CSFR)由两个亚基所组成 :低亲合力的配体特异的α亚基和一个磷酸化的 β亚基 ,后者与lynp53 56 酪氨酸蛋白激酶固定相连。本研究检测了lyn激酶在调节TGF β 1诱导的M 0 7e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从培养液中去除rhGM CSF首先导致了lyn激酶活性受抑 ,接着发生细胞生长受阻和凋亡。M 0 7e细胞凋亡过程中伴随有大量Bcl 2和Bax蛋白分别被酶解为 2 2kD和 18kD的较小片段。应用特异性的抑制剂 ,发现上述Bcl 2蛋白的变化是循激活的caspase 3(CPP32 )途径发生的 ,后者在M 0 7e细胞中大量表达。Bax蛋白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TGF β 1对rhGM CSF刺激的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促进M 0 7e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去除rhGM CSF所致相同 ,包括大量Bcl 2和Bax蛋白被特异酶解和lyn激酶失活。TGF β 1并不影响lyn蛋白和 β链的表达水平 ,也不阻止这两个信号传导元件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TGF β 1通过抑制GM CSFR相关的lyn激酶活性而抑制M 0 7e细胞生长并促进凋亡发生。本实验还表明激活的CPP32对Bcl 2蛋白的酶解是与细胞凋亡发生相关的一个自然过程 ,处于lyn激酶活性的调控之下3
2000年03期 16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学敏,胡美茹,兰雨,于鸣,Ben D-M Chen
人巨核白血病细胞系M 0 7e的生长严格依赖于GM CSF。在M 0 7e细胞 ,GM CSF受体 (GM CSFR)由两个亚基所组成 :低亲合力的配体特异的α亚基和一个磷酸化的 β亚基 ,后者与lynp53 56 酪氨酸蛋白激酶固定相连。本研究检测了lyn激酶在调节TGF β 1诱导的M 0 7e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从培养液中去除rhGM CSF首先导致了lyn激酶活性受抑 ,接着发生细胞生长受阻和凋亡。M 0 7e细胞凋亡过程中伴随有大量Bcl 2和Bax蛋白分别被酶解为 2 2kD和 18kD的较小片段。应用特异性的抑制剂 ,发现上述Bcl 2蛋白的变化是循激活的caspase 3(CPP32 )途径发生的 ,后者在M 0 7e细胞中大量表达。Bax蛋白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TGF β 1对rhGM CSF刺激的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促进M 0 7e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去除rhGM CSF所致相同 ,包括大量Bcl 2和Bax蛋白被特异酶解和lyn激酶失活。TGF β 1并不影响lyn蛋白和 β链的表达水平 ,也不阻止这两个信号传导元件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TGF β 1通过抑制GM CSFR相关的lyn激酶活性而抑制M 0 7e细胞生长并促进凋亡发生。本实验还表明激活的CPP32对Bcl 2蛋白的酶解是与细胞凋亡发生相关的一个自然过程 ,处于lyn激酶活性的调控之下3
2000年03期 16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莉,董陆佳,刘广贤,胡亮钉,江岷,贾蜀琼,卢淑娟,陈虎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 (BM )或外周血 (PB)细胞GATA 2和IgH胚系基因Cμ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探讨GATA 2与IgH胚系基因Cμ 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与共表达及意义。在正常人BM和PB细胞中未检测到GATA 2和IgH胚系基因Cμ。在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 CP)GATA 2检出率分别为 91.3% ,75 %和 83.3% ,而IgH胚系基因Cμ 检出率分别为4 7.8% ,4 1.6%和 5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AP)和急变期 (BC)全部表达GATA 2 ,其中部分病例表达IgH胚系基因Cμ。 4 7.8%的AML ,4 1.6%的ALL ,5 .6%的CML CP和 33.3%的CML AP及 4 0 %的CML BC患者共表达GATA 2和IgH胚系基因Cμ。GATA 2 +IgH胚系基因Cμ+AML和ALL细胞表面标志以HLA DR的表达为主。GATA 2作为造血系统的转录调节因子在白血病中的异常高表达是一个常见现象 ,胚系基因的活化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另一重要环节。GATA 2与IgH胚系基因Cμ 的共表达提示白血病的发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GATA 2 +IgH胚系基因Cμ+白血病 (包括AML ,ALL ,CLL)以HLA DR的表达占优势 ,推测其起源在早期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
2000年03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莉,董陆佳,刘广贤,胡亮钉,江岷,贾蜀琼,卢淑娟,陈虎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 (BM )或外周血 (PB)细胞GATA 2和IgH胚系基因Cμ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探讨GATA 2与IgH胚系基因Cμ 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与共表达及意义。在正常人BM和PB细胞中未检测到GATA 2和IgH胚系基因Cμ。在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 CP)GATA 2检出率分别为 91.3% ,75 %和 83.3% ,而IgH胚系基因Cμ 检出率分别为4 7.8% ,4 1.6%和 5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AP)和急变期 (BC)全部表达GATA 2 ,其中部分病例表达IgH胚系基因Cμ。 4 7.8%的AML ,4 1.6%的ALL ,5 .6%的CML CP和 33.3%的CML AP及 4 0 %的CML BC患者共表达GATA 2和IgH胚系基因Cμ。GATA 2 +IgH胚系基因Cμ+AML和ALL细胞表面标志以HLA DR的表达为主。GATA 2作为造血系统的转录调节因子在白血病中的异常高表达是一个常见现象 ,胚系基因的活化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另一重要环节。GATA 2与IgH胚系基因Cμ 的共表达提示白血病的发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GATA 2 +IgH胚系基因Cμ+白血病 (包括AML ,ALL ,CLL)以HLA DR的表达占优势 ,推测其起源在早期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
2000年03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玲,薛永权,李建勇,过宇,谢新,王阳,陆定伟
为研究中期荧光原位杂交 (M 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 (MRD)检测中的价值 ,应用 17号全染色体彩涂探针对 10例初诊时按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未治疗患者 (初治APL 5例 ,复发APL 3例 ,AML M1和AML M5各 1例 )和10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 (CR)的APL患者作了M FISH检测 ,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结果相比较。 10例未治AML中 ,7例M FISH呈阳性结果 ,核型分析显示其中 4例有t(15 ;17)易位 ,3例为正常核型 ,它们中除 1例未检测外 ,其余 6例的RT PCR均检出PML RARα融合转录本 ;3例M FISH呈阴性结果 ,其中 1例核型分析揭示del(2 q)× 2异常 ,RT PCR显示PML RARα融合转录本阳性 ,1例有复杂核型异常 ,RT PCR显示PML RARα融合转录本阴性 ,1例有t(9;2 2 )易位 ,RT PCR显示PML RARα融合转录本阴性而BCR ABL融合转录本阳性。后两者的诊断由AML M3改正为AML M2 。 10例CR后的APL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 ,而15次M FISH检测有 12次都发现 1- 5个阳性细胞 ,此与RT PCR结果相一致。白血病复发见于其中 1例 ,该例相隔 13个月的两次检测均为阳性。上述结果表明 ,M FISH对于APL的诊断及其MRD的检测有重要应用价值 ,它虽不如RT PCR敏感 ,但由于它能定量?
2000年03期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郑玲,薛永权,李建勇,过宇,谢新,王阳,陆定伟
为研究中期荧光原位杂交 (M 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 (MRD)检测中的价值 ,应用 17号全染色体彩涂探针对 10例初诊时按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未治疗患者 (初治APL 5例 ,复发APL 3例 ,AML M1和AML M5各 1例 )和10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 (CR)的APL患者作了M FISH检测 ,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结果相比较。 10例未治AML中 ,7例M FISH呈阳性结果 ,核型分析显示其中 4例有t(15 ;17)易位 ,3例为正常核型 ,它们中除 1例未检测外 ,其余 6例的RT PCR均检出PML RARα融合转录本 ;3例M FISH呈阴性结果 ,其中 1例核型分析揭示del(2 q)× 2异常 ,RT PCR显示PML RARα融合转录本阳性 ,1例有复杂核型异常 ,RT PCR显示PML RARα融合转录本阴性 ,1例有t(9;2 2 )易位 ,RT PCR显示PML RARα融合转录本阴性而BCR ABL融合转录本阳性。后两者的诊断由AML M3改正为AML M2 。 10例CR后的APL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 ,而15次M FISH检测有 12次都发现 1- 5个阳性细胞 ,此与RT PCR结果相一致。白血病复发见于其中 1例 ,该例相隔 13个月的两次检测均为阳性。上述结果表明 ,M FISH对于APL的诊断及其MRD的检测有重要应用价值 ,它虽不如RT PCR敏感 ,但由于它能定量?
2000年03期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姚一芸,孙关林,郭宗儒,邬维礼,王昀,苏卉
本研究通过应用细胞增殖、形态学、细胞周期动力学、NBT还原试验、表面分化抗原检测、免疫荧光分析和RT PCR等方法 ,观察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 115和CHU 0 12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SX 115和CHU 0 12在 10 -6 mol L时对NB4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与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 (ATRA)相比 ,三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其作用机制与ATRA相似
2000年03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一芸,孙关林,郭宗儒,邬维礼,王昀,苏卉
本研究通过应用细胞增殖、形态学、细胞周期动力学、NBT还原试验、表面分化抗原检测、免疫荧光分析和RT PCR等方法 ,观察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 115和CHU 0 12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SX 115和CHU 0 12在 10 -6 mol L时对NB4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与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 (ATRA)相比 ,三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其作用机制与ATRA相似
2000年03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育洪,周羽竝,陈少华,杨力建,李扬秋
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umanherpesvirus 6,HHV 6)是一种常见的病毒 ,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由于研究过程所采取方法不同 ,对于白血病病人感染HHV 6情况的报道也不一致。本研究首次运用巢式PCR检测了 38例髓系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HV 6DNA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30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8例。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HHV 6的DNA检出率相比 ,AML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降低 ,而CML中则无明显异常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2000年03期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育洪,周羽竝,陈少华,杨力建,李扬秋
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umanherpesvirus 6,HHV 6)是一种常见的病毒 ,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由于研究过程所采取方法不同 ,对于白血病病人感染HHV 6情况的报道也不一致。本研究首次运用巢式PCR检测了 38例髓系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HV 6DNA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30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8例。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HHV 6的DNA检出率相比 ,AML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降低 ,而CML中则无明显异常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2000年03期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廖继东,李扬秋,陈少华,马秀君,杨力建,赵忻
为探讨胆碱酯酶相关细胞分裂控制子 (cholinesterase relatedcelldivisioncontroller ,CHED)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病人中的表达情况 ,利用半定量RT PCR技术观察 2 1例MDS病人外周血细胞CHED基因的相对表达率。结果表明 :MDS病人的CHED基因相对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85 .7%MDS病人的CHED基因相对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 ,其中 3例随后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61.9%MDS病人的CHED基因相对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限 ;3例CHED基因相对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的病人没有发生急性白血病变。结论提示 ,MDS病人的CHED基因表达高于正常
2000年03期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廖继东,李扬秋,陈少华,马秀君,杨力建,赵忻
为探讨胆碱酯酶相关细胞分裂控制子 (cholinesterase relatedcelldivisioncontroller ,CHED)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病人中的表达情况 ,利用半定量RT PCR技术观察 2 1例MDS病人外周血细胞CHED基因的相对表达率。结果表明 :MDS病人的CHED基因相对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85 .7%MDS病人的CHED基因相对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 ,其中 3例随后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61.9%MDS病人的CHED基因相对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限 ;3例CHED基因相对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的病人没有发生急性白血病变。结论提示 ,MDS病人的CHED基因表达高于正常
2000年03期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向东2000年03期 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向东2000年03期 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力建,李扬秋,陈少华,祁明芳,卢育洪,罗更新
采用RT PCR扩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 M5)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基因 ,分析其TCR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结果发现 ,不同标本中可检测到 1- 19Vβ亚家族的T细胞 ,不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CR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不尽相同。研究结果提供了AML M5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CRVβT细胞倾斜性分布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特点
2000年03期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力建,李扬秋,陈少华,祁明芳,卢育洪,罗更新
采用RT PCR扩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 M5)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基因 ,分析其TCR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结果发现 ,不同标本中可检测到 1- 19Vβ亚家族的T细胞 ,不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CR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不尽相同。研究结果提供了AML M5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CRVβT细胞倾斜性分布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特点
2000年03期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野坪,朱平,石永进,卜定方,曹香红,朱强,王奕嘉,马明信,虞积仁
本研究观察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BALB c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用CEM淋巴瘤细胞系和BALB c小鼠作模型 ,RT PCR扩增CEM细胞系特异性重排的TCRVβ基因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作为DNA疫苗。用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抗体生成和用MTT法测定CTL活性以检测抗独特型的细胞免疫。结果发现 ,接种DNA疫苗后第 4周开始小鼠血清中即可检测到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抗体滴度在第 6周达高峰 ,应用IL 6为免疫佐剂可使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上述结果表明 ,TCR独特型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特异性抗体 ,应用IL 6为免疫佐剂可使这种反应明显增强
2000年03期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野坪,朱平,石永进,卜定方,曹香红,朱强,王奕嘉,马明信,虞积仁
本研究观察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BALB c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用CEM淋巴瘤细胞系和BALB c小鼠作模型 ,RT PCR扩增CEM细胞系特异性重排的TCRVβ基因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作为DNA疫苗。用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抗体生成和用MTT法测定CTL活性以检测抗独特型的细胞免疫。结果发现 ,接种DNA疫苗后第 4周开始小鼠血清中即可检测到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抗体滴度在第 6周达高峰 ,应用IL 6为免疫佐剂可使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上述结果表明 ,TCR独特型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特异性抗体 ,应用IL 6为免疫佐剂可使这种反应明显增强
2000年03期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黎燕,赖春宁,裴武红,贺永怀,孙英勋,沈倍奋,陈兴国,金荔,孔繁华
免疫毒素杀伤靶细胞的关键取决于抗体对靶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毒素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本研究比较了我们所研制的两种抗T细胞免疫毒素 (CD5∶rRA和CD5∶Ricin)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实验结果证实 :①两种免疫毒素在 10 -9- 10 -11mol L浓度范围内均可有效地清除CD5 +T细胞群 ,并对CD2 5 +CD3+激活T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②两种免疫毒素均对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与CD5∶Ricin比较 ,CD5∶rRA在 10 -10 - 10 -11mol L浓度范围内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③ 10mmol L氯化铵与CD5∶rRA联合应用 ,可增强CD5∶rRA对T细胞的清除效率 ;④两种免疫毒素及氯化铵与CD5∶rRA联合应用在有效杀伤T细胞的浓度范围内 ,对骨髓粒 巨噬系祖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0年03期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黎燕,赖春宁,裴武红,贺永怀,孙英勋,沈倍奋,陈兴国,金荔,孔繁华
免疫毒素杀伤靶细胞的关键取决于抗体对靶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毒素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本研究比较了我们所研制的两种抗T细胞免疫毒素 (CD5∶rRA和CD5∶Ricin)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实验结果证实 :①两种免疫毒素在 10 -9- 10 -11mol L浓度范围内均可有效地清除CD5 +T细胞群 ,并对CD2 5 +CD3+激活T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②两种免疫毒素均对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与CD5∶Ricin比较 ,CD5∶rRA在 10 -10 - 10 -11mol L浓度范围内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③ 10mmol L氯化铵与CD5∶rRA联合应用 ,可增强CD5∶rRA对T细胞的清除效率 ;④两种免疫毒素及氯化铵与CD5∶rRA联合应用在有效杀伤T细胞的浓度范围内 ,对骨髓粒 巨噬系祖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0年03期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傅建新,王玲,王玮,陈子兴
近年来发现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有Wilms瘤抑制基因WT1的异常表达 ,且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 ,提示其可作为一种新的白血病标志。为探讨WT1能否作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ualdisease ,MRD)的标志 ,我们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了WT1基因的灵敏度 ,并与肿瘤特异性标志基因进行比较。所有样本RNA的质量均用内对照c abl基因证实。以两轮RT PCR扩增WT1和肿瘤特异性融合基因检测白血病细胞的极限在NB4细胞分别为 10 -4 和 10 -5,而在K5 62细胞分别为 10 -3- 10 -4 和高于 10 -6 ;在 2 9例供血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均未检测到WT1基因表达 ,但在 2 1例非恶性疾病患者骨髓MNC中有 8例呈WT1基因阳性 (38.1% )。本研究提示 ,监测WT1表达可用于AML的疗效评价及MRD随访 ,并与是否存在肿瘤特异性标志无关
2000年03期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傅建新,王玲,王玮,陈子兴
近年来发现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有Wilms瘤抑制基因WT1的异常表达 ,且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 ,提示其可作为一种新的白血病标志。为探讨WT1能否作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ualdisease ,MRD)的标志 ,我们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了WT1基因的灵敏度 ,并与肿瘤特异性标志基因进行比较。所有样本RNA的质量均用内对照c abl基因证实。以两轮RT PCR扩增WT1和肿瘤特异性融合基因检测白血病细胞的极限在NB4细胞分别为 10 -4 和 10 -5,而在K5 62细胞分别为 10 -3- 10 -4 和高于 10 -6 ;在 2 9例供血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均未检测到WT1基因表达 ,但在 2 1例非恶性疾病患者骨髓MNC中有 8例呈WT1基因阳性 (38.1% )。本研究提示 ,监测WT1表达可用于AML的疗效评价及MRD随访 ,并与是否存在肿瘤特异性标志无关
2000年03期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谢燕,夏虹,陈友华,彭光洁,徐之良
范可尼贫血 (Fanconi′sanemia ,FA)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虽多数患者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合并先天畸形为特征 ,但临床表现常复杂多样 ,要靠细胞遗传学试验方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等疾病鉴别。本研究通过对我国 2 7例正常人和 5 1例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患者 (48例临床诊断为AA ,3例临床诊断为FA)进行了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结果表明 :①确诊FA 4例 ,其中 1例为纠正临床漏诊 ;少数非FA的AA患者可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合并先天畸形 ,而FA患者可无先天畸形 ,再次提示仅靠临床表现可造成FA的误诊漏诊。②AA ,FA和正常人自发染色体断裂无差别 ,非FA的AA患者细胞对MMC的敏感性与正常人无区别 ,FA患者细胞对MMC异常敏感 ,并以在 5 0ngMMC诱导出现较多高断裂数 (含 5以上断裂 )的分裂像为特征。③在 4例FA中发现嵌合体患者 1例。单一浓度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不足以诊断嵌合体患者 ,不同浓度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可以诊断嵌合体患者。结论提示 ,对可能为FA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患者应采用本课题研究中的染色体断裂试验来有效的鉴别FA(包括FA嵌合体患者 )和AA。
2000年03期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燕,夏虹,陈友华,彭光洁,徐之良
范可尼贫血 (Fanconi′sanemia ,FA)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虽多数患者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合并先天畸形为特征 ,但临床表现常复杂多样 ,要靠细胞遗传学试验方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等疾病鉴别。本研究通过对我国 2 7例正常人和 5 1例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患者 (48例临床诊断为AA ,3例临床诊断为FA)进行了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结果表明 :①确诊FA 4例 ,其中 1例为纠正临床漏诊 ;少数非FA的AA患者可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合并先天畸形 ,而FA患者可无先天畸形 ,再次提示仅靠临床表现可造成FA的误诊漏诊。②AA ,FA和正常人自发染色体断裂无差别 ,非FA的AA患者细胞对MMC的敏感性与正常人无区别 ,FA患者细胞对MMC异常敏感 ,并以在 5 0ngMMC诱导出现较多高断裂数 (含 5以上断裂 )的分裂像为特征。③在 4例FA中发现嵌合体患者 1例。单一浓度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不足以诊断嵌合体患者 ,不同浓度MMC诱导的染色体断裂试验可以诊断嵌合体患者。结论提示 ,对可能为FA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患者应采用本课题研究中的染色体断裂试验来有效的鉴别FA(包括FA嵌合体患者 )和AA。
2000年03期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新,朱平
介绍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制备的技术流程和不同的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基因芯片上的探针选择 ,受检标本的处理与杂交 ,在血液、肿瘤和细胞分化研究中应用基因芯片的情况 ,包括如何检测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细胞分化和凋亡基因的表达 ,分析人类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最后 ,讨论了基因芯片今后的发展及其问题
2000年03期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新,朱平
介绍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制备的技术流程和不同的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基因芯片上的探针选择 ,受检标本的处理与杂交 ,在血液、肿瘤和细胞分化研究中应用基因芯片的情况 ,包括如何检测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细胞分化和凋亡基因的表达 ,分析人类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最后 ,讨论了基因芯片今后的发展及其问题
2000年03期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玉英,孔繁华,奚永志
MHC分子首先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发现 ,进而依此命名。随着其抗原结合分子及T细胞信使生物学功能本质的揭示 ,MHC为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谜底就昭然于世。约10年前 ,MHC分子的抗原结合骨架结构首次被阐明 ,关于MHC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崭新时代 ,并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对此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MHC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令人振奋的研究进展
2000年03期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1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孙玉英,孔繁华,奚永志
MHC分子首先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发现 ,进而依此命名。随着其抗原结合分子及T细胞信使生物学功能本质的揭示 ,MHC为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谜底就昭然于世。约10年前 ,MHC分子的抗原结合骨架结构首次被阐明 ,关于MHC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崭新时代 ,并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对此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MHC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令人振奋的研究进展
2000年03期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1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金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已广泛开展的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CBT)。它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在造血系统恢复的同时 ,免疫系统也在经历一个重建过程 ,T细胞再生通过胸腺依赖途径和胸腺非依赖途径。成人由于胸腺功能退化 ,T细胞再生更多是靠成熟T细胞的外周扩增和胸腺外分化 ,造成T细胞库多样性受限 ,T细胞功能缺陷。因此 ,如何保护残存胸腺功能 ,促进T细胞胸腺内发育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T细胞活化是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发生的中心环节 ,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使异基因抗原反应性T细胞失活 ,是预防GVHD的有效措施
2000年03期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金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已广泛开展的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CBT)。它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在造血系统恢复的同时 ,免疫系统也在经历一个重建过程 ,T细胞再生通过胸腺依赖途径和胸腺非依赖途径。成人由于胸腺功能退化 ,T细胞再生更多是靠成熟T细胞的外周扩增和胸腺外分化 ,造成T细胞库多样性受限 ,T细胞功能缺陷。因此 ,如何保护残存胸腺功能 ,促进T细胞胸腺内发育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T细胞活化是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发生的中心环节 ,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使异基因抗原反应性T细胞失活 ,是预防GVHD的有效措施
2000年03期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新
α 半乳糖苷酶 (α galactosidase ,α Gal,E .C .3.2 .1.2 2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外切糖苷酶 ,传统上划分为两类异构酶 ,即α 半乳糖苷酶A和α 半乳糖苷酶B。在体内 ,α 半乳糖苷酶A水解以α 半乳糖残基为末端的糖复合物 ,而α 半乳糖苷酶B则水解以α N 乙酰 氨基半乳糖残基为末端的聚糖及糖蛋白、糖脂等复合物 ,因而它实际上是一种α N 乙酰 半乳糖胺酶。近年来 ,对于这两种异构酶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应用于人血型转换、异种器官移植及溶酶体贮积病的病理研究等方面 ,已展示出α 半乳糖苷酶在临床应用上的诱人前景
2000年03期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高新
α 半乳糖苷酶 (α galactosidase ,α Gal,E .C .3.2 .1.2 2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外切糖苷酶 ,传统上划分为两类异构酶 ,即α 半乳糖苷酶A和α 半乳糖苷酶B。在体内 ,α 半乳糖苷酶A水解以α 半乳糖残基为末端的糖复合物 ,而α 半乳糖苷酶B则水解以α N 乙酰 氨基半乳糖残基为末端的聚糖及糖蛋白、糖脂等复合物 ,因而它实际上是一种α N 乙酰 半乳糖胺酶。近年来 ,对于这两种异构酶的研究不断深入 ,并应用于人血型转换、异种器官移植及溶酶体贮积病的病理研究等方面 ,已展示出α 半乳糖苷酶在临床应用上的诱人前景
2000年03期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何晓学,林铁流,钱孟魁,许巍山2000年03期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晓学,林铁流,钱孟魁,许巍山2000年03期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