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血液病细胞死亡生物学

    陈珊珊

    Darzynkiewicz等提出的细胞死亡生物学,意在研究细胞死亡前、中、后的形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的全过程以及细胞死后邻近组织的反应。经过半个多世纪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后,人们终于认识到细胞死亡与增殖同等重要。两者的不平衡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因而细胞死亡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细胞凋亡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获得初步证实。深入研究其机理有利于发展新的靶向治疗。为了准确判断细胞死亡类型,可靠的实验技术至关重要。流式细胞术(FCM)能多参数、快速、定性、定量测定群体细胞中单个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用光散射可测定细胞形态,用膜联蛋白(Annexin V),碘化丙啶(PI)和吖啶橙(AO)等,可测定早期细胞膜结构与通透功能。若丹明123(rhodamine 123)是线粒体特异标志。DNA经内切酶降解后在FCM-DNA图中出现亚G_1峰。用各种抗基因蛋白单克隆抗体如Bcl-2,Bcl-XL,Bax,ICE,c-myc,Fas/FasL等可测知单个细胞中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其间关系。Tunnel法与PI双标志法是判断凋亡细胞发生在哪个周期时相的最可靠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与质量控制以及如何正确判断实验结果。

    1998年02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6 ]
  • 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检测白血病染色体易位

    王林,牛超,苏欣莹,何凯莉,曹琪,陈竺,陈赛娟

    本文概述了荧光素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涂抹(CP)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等FISH相关技术,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应用于多种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的检测,其中包括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T)病人的染色体易位的检测。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临床诊断和残余白血病细胞监测提供了直观、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1998年02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6 ]
  • 血型转变

    章扬培,季守平,杨军,宫锋,由英

    本文描述了人血红细胞表面分子结构及其基因,介绍了有关血型转变的研究进展。从绿色咖啡豆中制备的α-半乳糖苷酶可以将B型血转变为O型血。体外研究证明了转型后的红细胞的完整性,正常活存率,呈现O型血的免疫特征。人Ⅰ期临床实验证明,转型后的B型红细胞可以安全地输给A型和O型血的自愿受试者。用mPEG包裹人血红细胞制备的通用型血,也能应用于临床输血。

    1998年02期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3 ]
  • 造血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邱丽玲,孙连生,柳晓兰

    本文综述了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效果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在小鼠和猴IL-3,IL-6和IL-11与G-CSF,GM-CSF,SCF或Tpo联用促进造血恢复的效果比单因子好,而对晚期肿瘤或高恶性肉瘤的病人以及实体瘤的儿童来说,IL-3+GM-CSF和IL-6+G-CSF联用的临床效果尚不尽人意,且毒副作用明显。因此,要获得较理想的联合应用效果,还需要对联用时的适应证和剂量等因素给予慎密的研究。

    1998年02期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3 ]
  • 细胞因子在CD34阳性骨髓细胞中的表达(英文)

    刘艳荣,Drach Johannes,Drach Doris,Andreeff Micheal,陈珊珊

    CD34~+细胞包含有造血干/祖细胞,而造血干/祖细胞能被IL-3,GM-SCF,G-CSF等诱导分化与增殖。正常的CD34~+细胞是否参与一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尚未被阐明。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了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正常骨髓CD34~+细胞IL-1β,IL-3,IL-4,IL-6,GM-CSF,TNF-α,TNF-β及c-kit基因的表达,并且分析了重组IL-1β,IL-3,IL-7,GM-CSF,PIXY321(IL-3/GM-CSF融合蛋白)及干细胞因子(SCF)对这些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新分选出的CD34~+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IL-1β,c-kit mRNA及低水平的IL-3,TNF-α,TNF-βmRNA。经外源性的细胞因子刺激后,IL-1β,TNF-α及TNF-β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唯IL-7能使GM-CSF mRNA的表达变为阳性,IL-7亦能显著增强IL-6基因的表达。所有这些细胞因子对c-kit及IL-3基因表达均无明显作用。

    1998年02期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7 ]
  • 造血细胞因子家族因子的空间结构比较

    吴加金,雷红星,杜勇,王磊光

    通过对造血细胞因子家族的立体结构的比较,尤其是对核心结构即对由4个α-螺旋形成的左手超螺旋结构的长度、走向、RMS值及疏水性等的比较,以及对loop区的结构和二硫键的分析,说明在核心结构中,4个α-螺旋构成了up-up-down-down的结构特征在家族内具有高度保守性,指出4螺旋结构中心由疏水氨基酸构成的疏水核心及分子内二硫键对稳定结构及稳定结合位点的重要性。另外,分析了分子中与不同受体结合的两个位点,指出了位点上的残基,并说明了位点Ⅰ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位点Ⅱ是与共同受体结合并转导信号。

    1998年02期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N-ras基因突变的连续观察

    马艳青,陈书长,武永吉,吕照江,李德高,葛昌文,沈悌

    为连续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程进展过程中N-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取19例MDS患者在不同FAB亚型时的骨髓片,每例患者至少取2次不同FAB亚型的骨髓片,应用PCR和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DS患者中N-ras基因突变率为26.0%,主要为G→A的突变;随着MDS病情进展N-ras突变率逐渐增高,突变组比无突变组更易转化为白血病(P<0.05),突变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突变组(X~2=4.0149),P<0.05。结论提示,N-ras基因突变可作为观察MDS病程进展和判断其预后的一个指标。

    1998年02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0 ]
  • MHC Ⅱ类基因修饰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对肿瘤特异性CTL诱导的实验研究

    隋拥君,唐佩弦,侯春梅,隋礼丽,毛宁

    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只表达MHCⅠ类抗原,不表达Ⅱ类抗原,而Ⅱ类抗原主要与T辅助细胞作用,激活T辅助细胞,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提供必需的辅助信息。如果肿瘤细胞是MHCⅡ类阳性的,就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刺激T辅助细胞的增殖,进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因此向肿瘤细胞内转移MHCⅡ类基因是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为了探讨MHCⅡ类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其免疫原性的变化,我们利用已经获得的表达MHCⅡ类基因的B16-DR细胞,进行CTL诱导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MHCⅡ类基因修饰的B16-DR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导产生针对原始B16细胞的CTL反应,而未经修饰的B16细胞却无此作用。此CTL反应可用抗MHCⅡ的单克隆抗体封闭,并且封闭的程度随着加入的抗体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CTL反应的诱导与所转入的MHCⅡ类基因密切相关。抗CD4/CD8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CTL的诱导,表明T辅助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也参与了这一CTL诱导过程。总之,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所转入的MHCⅡ类基因以及CD4和CD8T细胞在CTL诱导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1998年02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7 ]
  • bcl-2基因和Fas基因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殷慧君,王昭

    研究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Bcl-2蛋白表达以及特异硫代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N)和抗Fas单克隆抗体(anti-Fas McAb)在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小儿ALL细胞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ASON和anti-Fas McAb诱使白血病细胞凋亡,且Bcl-2蛋白高表达的白血病患者比bcl-2低表达者对FasMcAb更敏感。结论提示,ASON和anti-Fas McAb可诱导ALL细胞凋亡,这为ALL临床治疗展示了新方向,也为白血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体外纯净骨髓或周边血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技术。

    1998年02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6 ]
  • 携带人Ⅸ因子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小鼠骨髓细胞中的表达

    杨建民,卢大儒,王健民,于敏,薛京伦,邱信芳,孟沛霖

    构建携带人Ⅸ因子。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FGⅨ,并观察其在造血细胞中的表达。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人Ⅸ因子cDNA构建入MFG载体,转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细胞,应用病毒上清转染造血细胞,并用PCR,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酶切鉴定成功构建MFGⅣ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HT1080细胞系及小鼠骨髓细胞后,用PCR,ELISA及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Ⅸ因子的表达,且ELISA结果显示应用MFGⅨ转染Ⅸ因子蛋白及活性均高于LNCⅨ。结论提示MFGⅨ载体能较好转染造血细胞。

    1998年02期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反义bcl-2-正义bcl-Xs逆转录病毒重组体的构建

    曹国栋,王申五,陈德喜

    构建一种反义抗细胞凋亡基因-正义促细胞凋亡基因相连结的新型表达质粒,以探讨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分子克隆方法,成功地构建了反义bcl-2-正义bcl-Xs逆转录病毒重组体,初步结果显示此重组体比反义bcl-2或正义bcl-Xs逆转录病毒重组体具有更强的促细胞凋亡作用。该新型表达质粒的构建为探讨细胞凋亡提供了新工具,新思路。

    1998年02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3 ]
  • c-cbl反义RNA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郭子宽,李金兰,高晖,付家瑜,陈珊珊

    为探讨原癌基因c-cbl对CML细胞增殖的影响,我们用RT-PCR克隆了包括5′端非编码区的人类c-cbl基因部分序列,将之反向插入pcDNA3载体,并转染K562及NB4细胞。经MTT实验、半固体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限制性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正确,MTT实验显示反义载体转染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抑,24、48及72小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07%,42.53%和55.75%(P值均<0.001),FCM-BrdU法测定的细胞倍增时间之比为1∶1.87(P<0.02),细胞集落形成抑制率为33.01%,反义转染基因NB4细胞增殖率无改变。上述结果直接地证明了c-cbl在CML细胞生长中的重要性。

    1998年02期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1 ]
  • 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

    张伟京,俞受程,马恩普,林育松,苏航,刘秀珍

    观察了大剂量放、化疗加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有21例病人接受此治疗。分别用DS(9例)、G-CSF(4例)和CTX+G-CSF(8例)动员造血干细胞。17例行大剂量化疗(CVAP方案;其中2例结合TBI);3例为超大剂量化疗(CVB方案),均在给药结束后48小时回输分离细胞;1例单行TLI1次。在移植组21例中可评价的病人19例,其中CR10例(53%),PR7例(37%),SD2例(10%)。1,2,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44%(8/18),27%(4/15),25%(2/8),无病生存者5例(7-49个月,中位生存32个月),1例CR者出院后2个月死于肺部感染,余均死于本病。疗效高于常规化疗组。骨髓抑制是主要的毒副作用,2例在化疗极期死于感染。超大剂量化疗时并发症较严重,骨髓恢复较慢。但全组绝大多数病人均完全度过骨髓抑制极期。结论提示,对于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大剂量放、化疗结合APBSCT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大剂量化疗的疗效似不低于超大剂量化疗。

    1998年02期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5 ]
  • 腺嘌呤诱发的大鼠肾性贫血及其与血液系统的关系

    刘永学,魏汉东,吴祖泽,贺福初

    为了诱发大鼠慢性肾衰贫血模型并探讨它与血液系统的关系,以含0.4%腺嘌呤的饲料长期饲喂大鼠,并动态检测大鼠外周血象,定期进行肾脏、骨髓检查。成年大鼠普通饮食时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140.3±10.2g/L和0.42±0.05(n=60),饲喂食0.4%腺嘌呤的饲料约80天,Hb和Hct分别降为104.3±10.2g/L和0.31±0.03,表现为轻、中度贫血,饲喂上述饲料120天则出现重度贫血,Hb和Hct分别为88.1±16.5g/L和0.28±0.06,而外周血白细胞仅有一过性升高,血小板则无明显变化;骨髓形态学及CFU-E培养显示骨髓未受抑制,其间肾脏呈现慢性炎症性病变,肾功能明显降低,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严重不足。结果提示,长期饲喂低含量腺嘌呤饲料,可诱发大鼠慢性肾衰贫血,而该模型与造血系统无直接关系,是研究Epo低下性贫血的理想模型。

    1998年02期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3 ]
  • TD-3细胞株体外检测血小板生成素生物活性的方法

    宋海峰,汤仲明,刘秀文

    为建立体外检测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生物活性的生物检定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了转染Mpl受体基因的TD-3细胞株依赖于Tpo浓度的增殖特性。通过观察实验条件对增殖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比较了TD-3细胞对10种与巨核-血小板系造血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反应,表明该细胞株仅对Tpo和鼠白细胞介素3(mIL-3)有浓度依赖性的增殖反应,对其它细胞因子均无反应,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检测Tpo的ED_(50)为1-3ng/ml,与文献报道检测Tpo生物活性的MO7e细胞株相近。以上特征表明该细胞株可作为检测Tpo生物活性的工具。

    1998年02期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3 ]
  • 融合基因检测在AML-M_2与AML-M_3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王季石,夏学鸣,陈子兴,王阳,王玮,阮长耿

    <正> 本研究对临床形态学上难以分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免疫表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AML-M_3的PML-RARα和AML-M_2的AML_1-Eto两种融合基因的mRNA,并对该两种亚型的鉴别诊断及其实用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1998年02期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