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导与造血细胞发育的调控

    Stephanie S.Watowich,Merav Socolovsky,Ursula Klingmuller,Stefan N.Constantinescu,Harvey F.Lodish,一心

    <正>引言本综述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由于这种受体家庭的研究发展很快,本文详细讨论的主要内容限于造血有关的细胞因子受体,因为此系统是首先被识别的而且它们的基本功能作用已经明确了。可惜由于篇幅的原

    1997年01期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1 ]
  • J_(6-1)细胞系属白血病还是霍奇金病细胞系?——细胞系“生物多样性”初探

    吴克复,宋玉华

    <正>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实属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之必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批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分类学与系统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位置被重新确认。至今人类仅命名了1/10的生物,即对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是无知的,其中众多的物种已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了。

    1997年01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8 ]
  • 细胞凋亡诱导的研究进展

    徐克

    <正>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细胞的生理性死亡,是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近年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尤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turnover)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它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诱导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如药物,去除血清或生长因子,营养耗尽,射线及高温等。本文就近年来药物及生物活性物质诱导细胞凋亡的

    1997年01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8 ]
  • 急性白血病分型的进展和建议

    朱平

    <正> 急性白血病是由于不成熟淋巴系或髓系祖细胞失控,呈克隆性扩张,被阻滞于一定的分化期而发生的。白血病进展过程有一连串的基因和表型变化,这些变化与疾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因此了解白血病的类型特征对临床治疗是很重要的。从70年代起,由法、美、英7位学者提出FAB的方案成为白血病分型的主

    1997年01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4 ]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机制研究动向

    张之南,崔毅,杜涛,廖少希,李强,许彩民

    <正>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发生机制一直是血液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家都有兴趣的研究课题,但百余年中仅近十年才有一些较重要的发现,对今后工作有所启示。

    1997年01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6 ]
  • 树突状细胞接种——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于松涛,何维

    <正> 肿瘤的免疫学治疗方法一直得到广泛的研究。由早年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到后来的LAK,TIL过继免疫治疗,随着基础免疫学对免疫应答、T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亦有了新的认识,进而产生了旨在增强肿瘤免疫原性治疗肿瘤的一系列新方法。这些新方法包括:将某些细胞因子基因转染人肿瘤细胞,以提高肿瘤活化T细胞应

    1997年01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2 ]
  • 人白细胞介素6缺失突变体的克隆、表达与纯化及其初步功能鉴定(英文)

    刘海天,段聚宝,王嘉玺,彭善云,邹民吉,赵春文,王利红

    利用人白细胞介素6(hIL-6)cDNA上Pst Ⅰ酶切位点,在不改变相位的情况下,缺失IL-6分子中127—174位氨基酸残基,以pBV220为表达载体构建并筛选出重组子pBV*-DIL-6,编码12kD的IL-6缺失突变体。带有缺失IL-6分子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HB101株,42℃热诱导后,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鉴定,表明携有pBV*-DIL-6的受体菌在约12 kD位置有一特异条带,与理论推算值基本相符;表达的蛋白命名为rDIL-6。薄层扫描结果显示rDIL-6占菌体总蛋白的30%,实现了IL-6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ELISA方法证明重组蛋白可与rIL-6R-28特异结合;另外利用只与IL-6结合的McAB CLB.IL-6/14证明rDIL-6能竞争性抑制IL-6与rIL-6R-28的结合,说明目的蛋白与IL-6竞争结合IL-6Rα。7TD1细胞学分析表明rDIL-6不具有IL-6支持杂交瘤细胞生长特性,高浓度的重组蛋白可以部分中和IL-6对7TD1细胞生长刺激作用,表明缺失突变体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1997年01期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3 ]
  • gp130胞外区两个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IL-6信号转导的影响(英文)

    倪长源,沈倍奋,黎燕,王建安,赖春宁,董家新,任蕴芳

    gp130是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的β亚基和信号转导子。IL-6介导的信号转导起始于gp130与IL-6和IL-6Rα形成的复合体,但目前还不了解gp130分子中参与复合物形成的部位。为了研究gp130胞外区的结构与功能,我们通过PCR方法构建并克隆表达了其胞外区全长(大片段)及氨基端304个氨基酸残基的片段(小片段),并在杂交瘤细胞系7TD1和肝癌细胞系HepG2中观察其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含细胞因子结合区的可溶性小片段和大片段都能与膜结合型gp130竞争性结合IL-6和IL-6Rα,拮抗IL-6信号。可见gp130氨基端304个氨基酸残基的片段中存在与IL-6和IL-6Rα作用的部位。

    1997年01期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8 ]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细胞增殖与分化特性

    杨晓云,顾惜春,裴雪涛,朱玲

    利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的MACS分离系统分离纯化了16例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研究了其体外增殖与分化特性。结果表明:MDS CD34~+细胞中CFU-GM,BFU-E和CFU-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以BFU-E为显著,尤其是在MDS高转组。在MDS高转组中部分患者还可有白血病细胞集落的形成,说明MDS患者CD34~+细胞在增殖与分化过程中存在明显异常,对其体外集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该MDS患者的预后。

    1997年0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1 ]
  • c-myb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效应

    吴岚军,王玉芝,刘秀英

    为了研究c-myb在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所起的调控作用,合成了与c-myb mRNA翻译起始区域互补的一段反义寡脱氧核苷酸(18bp),将其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观察到细胞生长抑制率平均为55%。经过c-myb反义寡脱氧核苷酸片段作用HL-60细胞,c-myb mRNA的表达不能被RT-PCR方法检测到,而在未加反义序列组和加随机序列组细胞中则能检测c-myb的表达。NBT染色后在Wright-Giemsa细胞涂片上可观察到未经处理和随机序列处理的95%HL-60细胞处于未分化阶段,经过c-myb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作用后的细胞中NBT阳性细胞占50%,部分细胞出现分化状态。

    1997年01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2 ]
  • 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英文)

    达万明,刘源,钟建庭,白海,冀孟菊,王存邦,陆井之,陈莉梅,王运来,吴晓雄,徐淑芬,张茜,欧剑峰,魏亚明

    为了博采异基因BMT的GVL效应与ABMT不受供者限制的优点,作者用小鼠同基因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证实二者在一定比例混合移植后能耐受GVHD的发生且具明显的GVL效应。本研究作者报告了临床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同时在体外高热及液体培养净化联合IL-2激活骨髓细胞,移植后又注射IL-2,以提高体内外对残留肿瘤细胞的净化效应,减弱GVHD反应和增强GVL效应。观察证实:移植过程是安全的,16例中无一例发生急性GVHD;近期疗效较好,移植后16例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31.3%;11例未复发,其中7例随访7个月仍存活或且CCR,最长1例已无病存活35个月,余4例死于并发症和其它非血液病;16例除1例因早期死于HVOD外,余皆成功造血重建;对存活6例供受者性别不同患者性染色体分析发现移植后3例形成嵌合体,最长者已11个月余,目前仍在观察中。这一研究为临床恶性血液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1997年01期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6 ]
  • 瘤细胞纯度梯度体系及APC-LOH模型的建立和意义

    吕良敬,陈志哲,黄明清,张学敏

    建立了一个瘤细胞标本纯度参照体系,以降低标本不纯对抑癌基因杂合性缺失(LOH)研究的影响。根据代表不同纯度的标本中两个等位基因的配比推算纯合子/杂合子DNA的构成比及掺入量,进而构建了瘤细胞模拟纯度梯度体系,并以APC基因的LOH分析为例,在优化实验条件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纯度瘤细胞的APC-LOH模型。结果表明,该APC-LOH检测系统至少能分析纯度低至60%的标本,优于其它文献提出的纯度要求(>70%)。结论是构建纯度梯度体系及抑癌基因LOH模型有利于提高及确定LOH检测系统的分辨能力。

    1997年01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以PCR-RFLP分析检测髓系白血病人APC基因的杂合性缺失

    吕良敬,陈志哲,黄明清,张学敏

    采用PCR-RFLP分析检测了APC抑癌基因在7例MDS,36例ANLL和15例正常人对照中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并讨论其与髓系表型特异性、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相关性。PCR-RFLP的分析结果发现,在58例标本中有35例(60.3%)为杂合子个体,能提供缺失信息,其中包括9例正常人,22例ANLL和4例MDS。正常组未见1例发生LOH(0/9),MDS组1例RAEB阳性(1/4),而ANLL中LOH阳性的有4例(4/22),其中3例为M_(2a)(3/6),1例为M_(4a)(1/1)。统计学证实M_(2a)的阳性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44)。LOH阳性及阴性AML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前者的共同点有:①中老年人偏多;②外周血WBC数较高,但浸润现象不明显;③对化疗较敏感。结论是APC基因的异常可能是发生于髓系恶性疾病中粒系异常克隆的一个独立分子事件,代表着一部分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病人群体。

    1997年01期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8 ]
  • c-fos原癌基因在人类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周锡建,翟建新,李坚,于祥生,孟沛霖

    <正> c-fos原癌基因定位于14q21-23,其表达与造血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系分化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提示c-fos基因表达与调节细胞分化有关,且可能在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病中起某种作用。因此,我们应用斑点印迹(dot-blot)杂交技术检测了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血细胞中c-fos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探讨其临床意义。

    1997年01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2 ]
  • 白血病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李疆,曾瑞萍,杜欣,胡彬

    <正> 野生型p53(wt-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全长16-20kb,共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wt-p53基因有抑制或阻止细胞转化的功能,并能抑制肿瘤的发生。p53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已被证实是许多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也在白血病中发现p53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本研究采用Southern印迹和PCR-

    1997年01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9 ]
  • 精-甘-天冬-丝氨酸四肽对血小板聚集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姚兴海,庞永政,马治中,苏静怡,唐朝枢

    <正> RGDS(Arg-Gly-Asp-Ser)是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A α链上的四肽氨基酸残基,为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配基。近年用含RGDS结构物作为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抗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但RGDS抗血小板聚集的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

    1997年01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3 ]
  • 《实验血液学杂志》投稿须知

    <正> 一、《实验血液学杂志》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季刊,由北京中化生物技术研究所编辑出版,编辑部设在该所内。 本刊以交流学术,促进科研和面向应用为宗旨。本刊征稿范围包括实验血液学、免疫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分子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血液药理学、辐射血液学、包括艾滋病在内的传染病血液学、遗传血液学、营养血液学、止血和血栓、各类血液疾患的临床前研究及新药、新诊疗措施的临床试验以及各种可以引入本领域的新实验技术等等。本刊重视刊载有指导意义的文献综述,并鼓励在综述中包括作者自己实验室的研究资料和成果。

    1997年01期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