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ras原癌基因点突变研究进展

    陈勖琦

    <正> ras原癌基因 自1982年首次人膀胱癌细胞株中发现活化的Ha—rs癌基因以来,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成了肿瘤基础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ras原癌基因家族包括:Ha—ras (Harvey-ras),Ki-ras(Kirsten-ras)和N-ras_0ras基因命名来自大鼠肉瘤(rat sarcoma)的字首,1964年首次从大鼠肉瘤的急性逆转录病毒中分离得到Ha—ras和Ki—ras。而N—ras则从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中发现。ras癌基因家族具有相似的结构:均含4个编码的外显子和一个5’端非编码的外显子。因其内含子结构变化很大,故ras癌基因

    1994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1 ]
  • 多聚链式反应(PCR)技术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曹华,孙军

    <正>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应用极广的一项由Mullis等设计的生物学技术。这项技术自1985年以来不仅在生物学领域,而且在医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患治疗的骨髓移植。 PCR技术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即在体外一定的条件下,在待扩增的目的DNA片段两侧加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变性使DNA成为单链、与引物互

    1994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7 ]
  •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骨髓移植

    叶根耀

    <正> 各种造血干细胞缺损或调控失常的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8Gy以上全身照射引起的极重度骨髓型和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一般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后者,常规综合对症治疗结合辐射防治药物的应用难以奏效。自Jacobson (1950)和Lorenz(1951)以致死剂量照射小白鼠后,可因输入骨髓或脾细胞获得保护以来,骨髓移植(BMT)的实验研究十分活跃,日益深入。Thomas于1957年和Mathe最先应用于临床,并以其在这一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诺

    1994年01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4 ]
  • GENE THERAPY

    本综述包括了1994年1月及1993年9月两次有关基因治疗国际会议上的新资料,内容新,且系统扼要地介绍了基因治疗的新概念、新进展及新的技术。本文分两部分发表;第Ⅱ部分有关基因转导新技术及参考文献等将于下一期发表。

    1994年01期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抗磷脂抗体的研究进展

    马力

    <正> 近十几年人们对与磷脂结合的一类抗体——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s antibodied,aPLs)及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和反复性流产等疾病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有关该抗体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抗磷脂抗体的结合特性 抗磷脂抗体与磷脂的结合受磷脂抗原的化学结构、所带电荷和分子构型的影响。通过比较梅毒抗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各种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VDRL抗体等)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力已证实磷脂抗原

    1994年0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CHARACTERIZATION OF A RECOMBINANT HUMAN FUSION PROTEIN IL6/ IL2 (CH925)

    <正> An expression vector encoding the fusion protein IL6 /IL2 has been constructed.After the flexible linker was synthesized and conjugated with IL2 gene fragment by PCRamplification, the IL6 gene fragment was unidirectionally inserted into the upstream tolinker-IL2 sequence. The molecule of IL6-linker-IL2 fusion gene named E.coli DH5 α/pfIL6/2 was cloned and identified by DNA sequencing. The expressed protein namedCH925 showed a strong band amounting to 32% of total cell protein on SDS-PAGE,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37.6kD. Its IL2 and IL6 specific activities assayed byCTLL-2 and 7TD1 cell lines were 2.1×10~6 and 2.3×10~8U/mg respectively following

    1994年01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基因导入大鼠髓性白血病细胞及基因表达

    任蕴芳,郭宁,张贺秋,毛宁,A.C.M.Martens,A.Hagenbeek

    可移植性大鼠急性粒系白血病(Brown Norway rat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BNML)是研究人急性粒系白血病的颇为完备的实验模型。由于重组人IL-6(rhIL-6)可作用于大鼠,然而大鼠BNML细胞系LT12缺乏rhIL-6受体(rhIL-6R)表达。为了在BNML模型探讨rhIL-6在体外以及体内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文应用改良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携带rhIL-6R 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XM6/IL-6RNeo导入LT12细胞,经过G418筛选获得G418抗性克隆,建立了表达rhIL-6R的LT12亚细胞系(称之为R cell lines)。我们分别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rhIL-6R的单克隆抗体和FACScan检测、~(125)I-rhIL-6的配基结合分析测定、地高辛配基标记的rhIL-6R cDNA探针的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分折了R细胞系在体外不同条件下传代过程中及给BN大鼠尾静脉回输后其rhIL-6R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用改良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编码rhIL-6R cDNA和Neo~R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XM6/IL-6RNeo导入LT12细胞系后,受体细胞在体外含适当浓度G418的基质液中传代培养,可长期稳定表达rhIL-6R,给BN大鼠尾静脉回输后20天左右,其脾脏和骨髓细胞均可检测到rhIL-6R的明显表达,而且~3H-TdR掺入分析证明细胞膜表面所表达的rhIL-6R可以介导外源性rhIL-6信号传到细胞核内。

    1994年01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13 ]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张捷,王德炳

    本实验中,我们对AML细胞在rhIL-3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悬浮培养,并作~3H-TdR掺入,细胞周期分布,培养上清溶菌酶含量测定和细胞形态学分析,以便了解IL-3对 AM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2/14例AML和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急变期(CML-BC)白血病细胞在IL-3刺激下,~3H-TdR掺入量较对照组高。对5例AML和2例CML-BC进行的细胞周期分布和溶菌酶产量测定结果显示:在IL-3作用下,S期细胞比率较对照组增高,G_0/G_1期细胞比率下降,而G_2/M期细胞比率则无明显变化。溶菌酶产量如果按单位细胞数,则有所下降。另外,IL-3对培养细胞形态学分类各阶段的比率无明显影响。因此,我们认为IL-3在体外是AML细胞增殖的有效刺激因子,而无明显的分化诱导作用。

    1994年01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6 ]
  • 成纤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L_(833)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刘志强,王绮如

    本文通过连续传代的方法建立纯化的成纤维细胞层,观察成纤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F-CM)对L_(833)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对F-CM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提示:成纤维细胞对L_(83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条件培养液有刺激L_(833)细胞增殖并部分诱导分化作用;成纤维细胞对L_(83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混合基质细胞;F-CM促分化效应强于F_0-CM及rmGM-CSF。经琼脂隔离后的成纤维细胞对L_(83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消失。

    1994年01期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4 ]
  • TC-1基质细胞系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刺激作用

    高春记,何一心,任红光,宋增璇

    TC-1基质细胞系是从小鼠骨髓细胞长期液体培养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系,其条件培养液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被认为多因子分泌的细胞系。TC-1条件培养液与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共同孵育,然后通过粒、单系祖细胞(CFU-GM)半固体培养试验,脾结节形成试验,放射保护试验及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细胞的周期特点,证实了TC-1细胞系能分泌粒、单系集落刺激活性物质(GM-CSA)及体外对多能造血干细胞具有保存作用。

    1994年01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2 ]
  • 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罗成基,郭朝华,王志文,周燕虹,施炎

    本文研究了培养不同时间的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细胞成分及培养上清液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含上清的基质细胞贴壁层上种植骨髓细胞,除第14天外,均可见对CFU-GM的形成有刺激作用。而单纯无上清贴壁细胞层,或单纯基质贴壁细胞培养上清液,均无此刺激作用。说明基质细胞对粒系造血祖细胞生长的调控必须在一个结构功能完整的体系中才能发挥作用。在无外源性CSF作用的情况下,基质细胞仍能使少量CFU-GM生长,也说明基质细胞有刺激粒细胞生长的作用。14天以前,无琼脂间隔层的粒系祖细胞数较高,而21天后,有琼脂间隔层的粒系祖细胞数较高。说明造血基质细胞对粒系细胞生长的调控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外培养时间不同有不同表现。基质细胞一方面通过与粒系造血祖细胞相互作用,近距离调节,另方面通过分泌粒系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从正、负两方面调节粒系造血,以维持粒系造血的动态平衡。

    1994年01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3 ]
  • 4℃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态观察

    王秀丽,汪闻裕,李璐璐

    本文对4℃条件下不同时间保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hematopoietic stem cells,PBHSC)数进行了动态观察。在本实验中以定向造血祖细胞(CFU-GM)作为观察PBHSC的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PBHSC集落数逐渐下降;0小时与24小时保存后的干细胞数无显著差异;24小时与48、72、96、120小时保存后的干细胞数有高度显著差异;48小时与72、96、120小时保存后的干细胞数无显著差异。同时发现,红细胞的存在有利于PBHSC的4℃保存。

    1994年01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 环磷酰胺(CTX)所致的骨髓损伤与恢复中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活性(CSA)的变化

    李惠平,汪有蕃,贾廷珍,徐勤,孙武

    本实验报道了注射CTX的小鼠,骨髓粒系造血抑制及其恢复过程中,血清CSA水平的动态变化。三组实验小鼠的CTX剂量分别为150mg/kg、250mg/kg、350mg/kg 1次腹腔注射,于注射后第1、3、5、9、13、17、24天常规方法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BMC)计数,同时用微量半固体琼脂培养方法观察粒、巨噬祖细胞(CFU-GM),收集血清作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给CTX后,血清CSA分别于第3~5天开始升高,第9天达峰值,三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86%、226%、208%(p<0.001),持续9~10天,而在同一时期所观察的骨髓造血的各项指标已恢复到正常的80~90%,表明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造血损伤恢复中,血清CSA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证明,监测血清CSA水平对判断粒系造血的损伤程度和恢复有一定价值。取血清进行测定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它将有助于阐明各种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与CSA水平的关系,对探讨化疗药物与外源性GM-CSF联合应用方案可提供实验依据。因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994年01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8 ]
  • 缺铁性贫血及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的活性

    周家琴,曹香红,岑溪楠,焦选茂,刘树森

    本文用质膜不透性的铁氰化钾做为电子受体,研究了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及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RBC)质膜的氧化还原系统活性。用完整RBC与铁氰化钾共同温育,经6、10、20分钟后分别检测铁氰化钾还原率,发现IDA患者高于健康人,白血病患者高于IDA患者。

    1994年01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0 ]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外周血IL-2活性检测及淋巴细胞功能探讨

    袁潮,伍伯松

    <正> 近年的研究揭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如CD_3~+细胞数量减少、CD_4~+细胞/CD_8~+细胞比值降低、NK细胞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异常等。但对T淋巴细胞由于量和质的变化可能导致某些活性因子产生异常的研究报道不多。IL—2(Interleukin-2)是免疫应答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我们试图通过对不同亚型的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IL—2活性的研究来探讨该病部分免疫功能状态及与病程发展的关系。

    1994年01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6 ]
  •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脾切除前后几项免疫指标的变化

    张筱芬,胡昌泉,陈尚元,赵复云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组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应用中西药治疗,其疗效缓慢。我们采用脾切除法,提高了疗效,但对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如何?各家学者持不同看法。为了探讨再障病例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我们近几年来对30例再障患者切脾前、后进行了E-玫瑰花形成试验(erythrocytesrosette formation test,ERFT)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ymphocytes blastogenesis test,LBT)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并作了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94年01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7 ]
  • 用人TF-1细胞系检测GM-CSF活性的新方法

    张明伟,蒋承勇,江飞子,李秀森,毛宁,杜德林

    <正> 人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正常髓系造血的重要调控因子,具有刺激粒-巨噬系等多种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功能。近几年来,临床上已用重组GM—CSF治疗放、化疗后所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取得了一定疗效。长期以来,GM-CSF的活性检测多采用半固体粒-巨噬单系集落培养方法,此方法需时长(约14天),操作复杂,影响因素多,结果不稳定,难以满足快速检测多批量基因工程重组GM—CSF产品的迫切需要。TF—1细胞是GM—CSF、IL—3和EPO依赖性细胞系,我们以TF-1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了

    1994年01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6 ]
  • 亲和素生物素化酶复合物—ELISA法定量检测红细胞相关IgG

    王昌富,杨国元,张国明,王爱莹,张万胜

    <正> 以Coombs试验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国外假阴性率约为10%,国内报告高达30%,以致许多研究者都拟建立精确定量的方法来协助诊断和观察疗效。我们于1988年建立亲和素生物素化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法)定量检测红细胞相关IgG(erythrocyteassociated IgG,EAIgG)。

    1994年01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3 ]
  • 下载本期数据